3个故事说透楼市将呈现2个改变2020年买房还有2个主张

今天想分享三个故事。

一,农民工。

在知乎上看到一个问题:火车硬座和卧铺相差仅一百元,为何会有那么多人选择硬座?

这样的一个问题,透露出浓浓的“何不食肉糜”式的高冷气息。

去年看过一个视频,42岁的邢万强是河南信阳人,在新疆打工,常年劳作,看起来像个50岁的人,为了回家,在列车上站了40多小时,两天没有合眼。

随身的两个编织袋,除了被褥,全是给孩子带的零食,身上带的方便面吃完了,就一直饿着肚子。

记者问他:“孩子跟你的感情深吗?”邢万强眼里含着泪:“经常不跟他们联系,孩子都已经快不认识我了。”

他还说了一句,我到现在都忘不了:“晚上不干活,吃不吃饭都可以的”。

邢万强只是千千万万农民工中的一个,过段时间,他们还会出现在绿皮车、大巴、汽车站里,奔波千里,回家过年。

根据统计局的跟踪调查,我国农民工总量自2016年以来已突破2.8亿人,2018年农民工总数2.88亿人,约占我国总人口的21%。

二,北漂高材生。

“住在燕郊500块钱一个月的合租房,省钱一天只吃一顿饭。努力寻找试镜机会,用健身和学习消解掉焦虑。”12月1日,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的科班演员安子然告诉时代周报记者,以上就是他的日常生活。

毕业两年,安子然演过两部剧的男二号,参演七部电视剧,但至今为止无一播出。今年一整年,他没有接到过一部戏,靠出演话剧挣了两万块钱,这是他2019年全部的主业收入。

多个方面数据显示,2019年以来,共有超过3228家公司名称及主营业务涵盖“影视”的公司注销或吊销,远高于2018年的1946家。

没事可干怎么办?回家似乎是大部分人的选择。

2017年末上海、北京、天津常住人口净流出数量分别为8.2万、10.4万、9.28万,合计27.88万。

2018年末,北京全市常住人口2154.2万人,比上一年减少16.5万;上海常住人口为2415.27万人,比上年减少3万以上。

三,在上海养孩子。

12月9日,上海社科院发布中小学生成绩变化影响因素的调查,报告数据显示:在上海,养一个孩子到初中毕业要花费84万,而且孩子每天在家写作业要3个小时以上成绩最为理想。

家庭收入越少的家庭,给孩子教育的比重就越高。

比如年收入在5万以下的家庭给孩子教育的投入达到了71%,接近了家庭收入的4分之3,而5-9万元收入的家庭,大约会有一半的收入投到了孩子教育上面。

无独有偶,央行最近发了个报告,低收入家庭债务负担较重,尤其是年收入低于6万元的家庭。

有负债家庭中,年收入低于6万元的平均债务收入比为 285.9%。而年收入高于36万元的,平均债务收入比为89.0%。

最讽刺的是,第三个案例中,家长们掏空财力想让孩子上最好的高中,第二个例子里,“双一流”的名校高材生,却为了几万块的收入,连饭都不敢多吃。

这就是所谓的“学区房值钱,学历不值钱”。

返乡的农民工、挣扎的北漂高材生、大城市的普通家庭,3个群体,3种镜像,伴随着人口流动,他们也是房地产大变局中的一员。

见微知著,未来的楼市,可能会发生两个变化。

第一,未来5年,楼市会陷入“返乡潮”。

第一个故事里,邢万强已经40多岁了。

有份数据,50岁以上的农民工,占比由2008年的11.4%,已经升至2017年的21.3%,九年间提高近十个百分点。

这还没有算2018和2019年的数据,高龄农民工的占比会更高。

随着他们慢慢变老,城市里已经没有容身之地,习惯了工厂流水线和建筑工地的大龄农民工来说,去送外卖?连软件不会用,去送快递?连路都不熟,空调家电也不会修,水电暖气也不擅长。

根据国家统计局每年发布的《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》,2018年东部地区的农民工数量减少185万人,东北地区农民工数量减少9万,而中西部地区则增加378万。

这样的趋势,会慢慢的快。

由此带来的结果,是建筑工地的“用工荒”会持续,模板工、钢筋工会更稀缺,包括工厂流水线工人、水电维修工、木工、泥瓦工会慢慢的少。

第二,由此带来的,是一线、新一线精英化,三线以下老龄化。

上海养孩子花80多万并不稀奇,一线城市的“精英化”只会是开始。

所有人都应当承认一个事实,当绝大多数年轻人与房子无缘,年过30,依然拿着几千月薪租房,父母钱包掏空也不够首付,他们只能从这座城市撤离,不管自愿还是被迫。

掏得起高价物业费、维修费,35岁失业前能实现旅游自由,父母家里还有矿,他们可以继续享受大都市的灯红酒绿。

三四线以下,包括农村和乡镇,老龄化的程度会更深。

澎湃今天发了个报道:题目是《谁为中国人养老?农村老龄化程度远高于城市》

其中提到:2000年时,人口流动规模较小,城市越大,因为执行独生子女生育越严格,老龄化程度反而更高一些。

城镇化大潮改变了一切,老年人没有随子女进城,从总量上看,2015年时,农村、镇和城市的60岁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重分别为18.47%、14.53%和14.2%。

这份数据把各线城市都纳入到了统计范围,如果把北上广深、沿海新一线与其他三四线分开来看,随着房地产市场“一二线单极化”的程度越来越深,三线以下城市的占比会更高。

说了这么多,对2020年想买房的年轻人,我有两个建议。

第一,不要在一二线硬撑。

未来的京沪广深,包括苏州、南京、杭州、成都这样的地方,会变成真正意义上弱肉强食的“丛林”。

任何东西都要讲究成本,每呼吸一口空气、每次谈话、每个想法都要用金钱来衡量,节奏快到无以复加,稍有松懈,就意味着失业、断供、断贷,教育成本也只会慢慢的升高。

如果你只是留恋那里的大剧院、夜店、健身房和美食,自己的收入并不稳定,家里的钱包不够也要去硬凑,只是为了圆自己的一个大城市梦,早点打消这个念头,因为生活远远不是买套房子,掏个首付就万事大吉了。

第二,2线以下,“自住”的机会遍地。

三四线只会慢慢的便宜,这一点毫无疑问,尤其是中西部那些房价动辄上万的地市。

理由可以找出一大堆,我不再挨个重复了,棚改、人口、货币,这些观点已经重复过很多次。

假如你想买房,要明白老龄化、人口结构、城市变迁这些东西,说起来挺吓人,其实离你的生活很遥远。

房价1万+的省会,可优先考虑三环外四环内的近郊。大都市圈周边的地市,可以慢慢等待房价逐步滑落后入手,这些地方在过去几年直接翻倍,有的小区未来降个30%都是轻的。

前几年大小城市的“普涨”是假象,以后会分化,直到房价回归理性。

因此,在2线以下买房的前提是“自住”,未来几年,虽然会抄到一个好价格,可不排除会一降再降,如果你用投资、成本这样的想法去买,那就没法聊了。

尤其适用于这样的人:人脉都在小城市,家里在本地有不少关系,有个交社保和公积金的工作,闲暇之余能有不错的副业收入。

归根结底,就是一句话:买房这件事,已经不是加杠杆跻身中产的渠道了,请不要勉强自己,怎么舒服怎么来。

2020年就要到了,无论你是第一个故事中令人肃然起敬的农民工,还是第二个故事中窘迫的高学历人才,抑或是第三个案例中的养娃家庭,希望我们大家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路。

“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,可以联系本站!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!